裹着蓝布头巾的旧信封:外婆寄来的红薯干配方
在一个阳光斜斜洒进老房子的午后,我在整理旧物时,发现了一个裹着蓝布头巾的信封。布面已经泛黄,边角也微微卷起,但那份岁月赋予的温润质感,却让人忍不住想要轻轻抚摸。信封上用毛笔写着“小芳收”,字迹清秀而有力,仿佛还能感受到外婆写下这四个字时的温度。
打开信封,一张泛黄的信纸和一张手写的配方跃入眼帘。信纸上的字迹依稀可辨,是外婆年轻时的笔迹。信中写道:“丫头,外婆知道你爱吃我做的红薯干,特意把配方写下来。红薯要选红心的,蒸的时候火候要小,这样才能把糖分锁住……”字里行间,是浓浓的牵挂与爱。
这封信让我想起小时候,每到秋冬季节,外婆总会做一炉红薯干给我们吃。那时的红薯干是用土灶烤的,火候掌握得恰到好处,外焦里嫩,带着一丝甜味。外婆总说:“红薯最能暖人心,尤其是冬天。”她还会把多余的红薯干装进布袋,等到我们来看她时,拿出来分享。
如今,外婆已经离开多年,但那股熟悉的红薯香仿佛仍在鼻尖萦绕。信中的配方不仅仅是一份食谱,更是一份珍贵的回忆。我决定按照外婆的配方,试着自己制作一次红薯干,希望能还原那份熟悉的味道,也让这份传统得以延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