粮票背面的留言:母亲年轻时的供销社购物趣事
一张泛黄的粮票,静静地躺在我的手中。背面的留言依稀可见:“小芳,今天在供销社买了两斤糖,记得要分给家里的孩子们。”这几个字迹,仿佛穿越时空,将我带回了那个物质匮乏却充满人情味的年代。
那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,粮票是每个家庭的重要凭证。每到月底,母亲总会小心翼翼地将粮票整理好,带着我一起去供销社购物。那时候的供销社,是农村里的“百货公司”,也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中心。
记得那时候,供销社里的商品虽然不多,但每一樣都显得格外珍贵。shelves上摆满了粗布衣服、搪瓷缸子、煤油灯,还有那最受欢迎的糖果和饼干。每次去供销社,母亲总会买上几斤糖,那是孩子们最期待的零食。
母亲年轻时,供销社里的购物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。她不仅要精打细算,还得和排队的人“斗智斗勇”。有时候,为了买到心仪的物品,她甚至要提前半小时到供销社门口排队。她常说:“那时候,粮票是金子,得好好珍惜。”
有一次,母亲带我去供销社买盐。那时候盐是定量供应的,每人每月只能买半斤。母亲排了将近一个小时的队,终于轮到她时,售货员却告诉她:“盐没了。”母亲有些失落,但转眼间又笑着对我说:“没事,我们改天再来。”
母亲的购物趣事还有很多。她告诉我,有一次去供销社买针线,她不小心把粮票弄丢了。当时她急得满头大汗,四处寻找,最后还是被好心的售货员大姐找到了。大姐不仅把粮票还给她,还多给了她两颗糖,说是“沾沾喜气”。
母亲常说,那个年代虽然物质匮乏,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却很真挚。在供销社里,她和许多售货员都成了朋友。有时候,她会帮售货员照看一下孩子,而售货员也会在她需要的时候,悄悄多给她一点商品。
有一次,母亲去供销社买煤油。她排了很长时间的队,终于轮到她时,发现煤油已经卖完了。她正准备离开,售货员却叫住她:“大姐,等一下,我给你留了一瓶。”母亲感动得说不出话来,那一刻,她深深地感受到人情的温暖。
如今,粮票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,但那些关于供销社的回忆,却永远留在了母亲的记忆里。每当我看到粮票背面的留言,都会想起母亲年轻时的笑脸,想起那个虽然艰苦却充满人情味的年代。
母亲常说:“粮票虽然只是一个小物件,但它承载着一个时代的故事。”是啊,这张粮票背面的留言,不仅记录了母亲年轻时的购物趣事,更记录了那个年代人们的智慧与温情。
那些年,母亲用粮票换来了家人的笑容,用耐心和智慧解决了生活中的每一个难题。如今,每当我翻开这张粮票,仿佛就能看到母亲站在供销社门口,手里拿着糖,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。
这就是属于母亲的年代,一个用粮票书写的故事,一段永远难忘的回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