竹编书箱夹层的录取通知书:舅舅恢复高考时的
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,我偶然翻开了舅舅珍藏多年的一个竹编书箱。那是一只手工编制的竹箱,表面已经泛黄,却依然能看出它曾经的精致与用心。当我轻轻拉开箱子的夹层,一张已经有些发黄的录取通知书静静地躺在那里,仿佛等待着一个迟到的重逢。
这张录取通知书上印着“高等学校录取通知书”几个大字,字迹清晰,红章依旧鲜艳。看到它,我的思绪不由得回到了那个特殊的年代——1977年,恢复高考的这一年。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,无数人因为这个机会,改变了自己的命运。
舅舅是一名普通的工人,但他对知识的渴望从未停止。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,他每天下班后都会挤出时间自学。没有课本,他就去图书馆借;没有练习本,他就用废纸写写画画。他的床头总是堆满了书,桌上放着一支秃了的钢笔,笔尖在昏黄的灯光下微微发亮。
“那时候,我觉得知识就是我的救命稻草。”舅舅曾经这样对我说。在那个年代,知识不仅是改变命运的工具,更是一种希望的象征。恢复高考的消息传来时,舅舅激动得说不出话来,他立刻跑到书店,买下了所有能找到的复习资料。
每天清晨,天还没亮,舅舅就坐在书桌前开始复习。他记得,那时候的夏天特别热,汗水浸湿了衣衫,但他顾不上擦,只是埋头做题。有时候做到深夜,困意袭来,他就在桌上趴一会儿,醒了继续看。他说,那段日子虽然辛苦,但却是他一生中最充实的时光。
终于,录取通知书来了。那天,舅舅特意请了假,早早地守在邮局门口。当工作人员handedhimtheenvelope时,他的手微微发抖,仿佛捧着一件稀世珍宝。回到家,他小心翼翼地打开通知书,红彤彤的“录取”二字映入眼帘,他激动得说不出话来,只是不停地重复着:“我考上了,我考上了!”
那一刻,整个家都充满了欢声笑语。妈妈在一旁抹着眼泪,爸爸竖起大拇指说:“你小子,真行!”舅舅则小心翼翼地把通知书夹在竹编书箱的夹层里,生怕弄丢了一分一毫。
后来,舅舅考上了理想的大学,走上了完全不同的人生轨迹。他常常说,如果没有那次高考,他可能一辈子都是一名普通的工人,不会有机会接触到更广阔的世界。而正是这张录取通知书,改变了他的一生。
如今,竹编书箱依然静静地躺在家里,夹层里的录取通知书依然保存完好。每次看到它,我都会想起舅舅讲述的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。那是一个关于坚持、关于希望的故事,也是一个关于知识改变命运的真实写照。
在今天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,我们或许会感叹生活的便利,但那些曾经为了知识付出努力的人,他们的故事永远值得我们铭记。竹编书箱夹层里的那张录取通知书,不仅仅是一张纸,更是一个时代的见证,一段热血青春的象征。它告诉我们,无论时代如何变迁,知识永远是照亮人生的明灯,而坚持和努力,永远是通向成功的桥梁。